• <td id="i5ofi"></td>

  • <td id="i5ofi"></td>
    <acronym id="i5ofi"><label id="i5ofi"><xmp id="i5ofi"></xmp></label></acronym>

      <td id="i5ofi"><option id="i5ofi"></option></td>
      1. 車禍法律咨詢(公安部規定司機發生車禍可委托律師到場)

        2007年07月05日 來源:北京晚報

        跟據公安部新頒布的便民措施,從9月1日起,發生較嚴重的交通事故后,當事人可以在接受交管部門的調查詢問時,就要求自己委托的律師到場,從案件的初始階段著手收集相關證據,交管部門不得拒絕律師查閱、復制有關事故的證據材料。

          律師的提前介入將使交通事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記者從市交管局事故處理部門獲悉,一般交通事故中,因當事人的主要責任,造成一人死亡或三人重傷,或因同等責任造成3人以上死亡以及造成無賠償能力的財產損失在30萬元以上的,都要追究刑事責任。假如存在酒后、無照駕駛、嚴重超載或逃逸等情節,只要造成一人以上重傷,就要追究刑事責任。

          目前,一般在違法一方的當事人被警方采取拘傳措施之后,律師才介入交通事故案件。從事故發生到當事人被拘留,有時會經歷較長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因沒有律師介入,當事人自己無法知曉到底哪些證據對自己有利,應該通過什么方式保存,一旦證據滅失,最后在法庭上權益必然受到損失。

          北京市中鴻律師事務所主任遲鍵律師接受采訪時表示,律師提前介入,不僅能在尋求有利證據方面幫助當事人,更可以對警方的工作程序起到監督作用?!肮矙C關在事故發生后,經常會在當事人之間進行調解。但這樣的調解并沒有強制執行力,如果不滿還可走法律程序。而且如果對警方的勘驗結果不服,還可以提起復議。很多人目前還不知道這樣的細節?!?/span>

          遲律師說,一般損失較小的事故無須律師介入,否則對當事人而言得不償失,但有三大類事故最需要專業法律人士的介入。它們涉及的法律非常復雜,非專業人士很難完全搞清。

          鏈接三類“麻煩”的事故

          運營車輛發生事故。出租車、旅游車之類的車輛發生事故,除了人身侵害之外,經常還會涉及合同糾紛,最終的賠償問題可能會與其他普通事故有所不同,這時的取證工作需要及早進行。

          高速公路等特殊路段上的事故。在高速公路等特殊道路上,因交通警示標志、路政設施不完善,可能直接導致司機作出誤判。這樣的事故責任不能完全由當事人承擔,相關管理部門也應該承擔一定責任。

          車輛與行人之間的事故。這種事故比例很大,事故發生后,雙方都需要有律師介入,才能在法律范圍內最大限度維護自己的利益。如對傷者該不該賠償,怎么賠,賠償的幅度如何掌握以及傷者如果出現后遺癥,賠償是否發生變化等等。


        中國公安部交管局有關負責人解讀“十六項措施”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1日 08:42 來源: 法制網

          法制網消息:針對目前群眾關心、反映較多的一些交通管理問題,公安部近日下發了《服務群眾十六項措施》,將于2007年7月1日起陸續實施。為此,記者今天采訪了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請他為公眾詳細解讀這些便民利民新舉措。

          交通管制須提前告知

          “今后,無論是舉辦大型活動、進行道路施工,還是發生交通事故、需要交通警衛,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都會在采取臨時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的路段和分流路口,設立指路標志,告知群眾限制的原因、時間和繞行路線?!边@位負責人說,規定采取臨時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或者管制措施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管制路段、分流路口設立指路標志,告知采取限制或管制措施的原因、預計持續時間以及繞行路線,以便群眾提前選擇線路繞行,避免排隊等候??赡芙o相鄰省(區、市)交通情況造成影響的,還應當通報鄰省(區、市)的相關主管部門及時采取相應的告知措施。

          注冊登記縮至兩個工作日

          目前,對出具合法有效證明、憑證或者駕駛證申請人考試合格后,車輛管理所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和駕駛證核發的時限均為5個工作日。

           “為保證群眾盡快辦理好機動車登記手續,保證新駕駛人通過考試后盡快領到駕駛證,減少群眾往返次數和等候時間,規定對出具合法有效證明、憑證的,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的時限由5個工作日縮短為兩個工作日?!边@位負責人表示,對實行按現行編碼規則自編號牌號碼的地方,無法在兩個工作日內核發機動車號牌的,號牌制作完成后可以通過郵寄、特快專遞等方式送達機動車所有人。

          車管所設立違法處理窗口

          目前,群眾在辦理駕駛證換證、機動車定期檢驗等業務時,經常發現有交通違法行為尚未處理,必須到交通違法行為發生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接受處罰后,才能再到車輛管理所以及機動車安全檢驗機構辦理相關業務,導致多次往返。辦理機動車定期檢驗,需要先到機動車安全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后,再到車輛管理所領取機動車定期檢驗合格標志。對于機構檢驗與車輛管理所距離較遠的地區,群眾感到很不方便。

          針對上述情況,公安部規定在車輛管理所以及有條件的機動車安全檢驗機構設立交通違法處理窗口,群眾發現有交通違法行為尚未處理的,可以當場接受處罰后,繼續辦理換證、車輛檢驗等業務,不必再多次往返。同時,在有條件的機動車安全檢驗機構設立檢驗合格標志核發窗口,群眾在機動車安全檢驗機構檢驗車輛合格后,可以當場領取檢驗合格標志,不必再到車輛管理所領取。

          允許銷售商代辦牌證

          2003年公安部推出的30項便民利民措施中,對具備條件的車輛交易市場,允許設置車輛牌證窗口,群眾辦完車輛交易后可直接辦理牌證。這項措施出臺后,深受群眾歡迎。一些地方如上海、寧波等還將這一措施擴展至汽車銷售商(品牌店)、二手機動車交易市場。據統計,2006年二手機動車的交易量達二百七十多萬輛,隨著經濟的發展,二手機動車交易量還將持續增加。另外,商務部、公安部等4部委聯合下發的《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商務部令2005年第2 號),允許汽車銷售商(經營企業)收購和銷售二手機動車。

          這位負責人說,為適應這一發展形勢,進一步方便群眾辦牌辦證,規定允許具備條件的汽車銷售商、二手機動車交易市場代辦車輛牌證,群眾購買機動車后可以直接辦理注冊、轉移登記。車輛管理所派民警定期巡查審核,監督指導,并設立群眾舉報、投訴電話,對于發現違規辦牌辦證的,停止其辦牌辦證業務。

          對事故認定可申請復核

          道路交通安全法頒布施行后,取消了原來交通事故責任重新認定的規定。交通事故當事人對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作出的交通事故認定存在疑義的,沒有規定相應的救濟渠道。

          為保證依法公正處理道路交通事故,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送達《交通事故認定書》時,要告知當事人如果對交通事故認定有疑義,可以在3 日內向上一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提出書面復核申請。這位負責人指出,上一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自復核申請受理后30日內,對申請人提出的復核內容進行審查,并作出復核結論。復核結論作出后5日內,要召集事故各方當事人,當場宣布。復核前或復核期間,任何一方當事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并經法院受理的,復核工作中止。

          試行跨縣(區)繳納罰款

          目前,除直轄市和部分設區市外,大部分城市由于受財政體制制約,交通違法行為人違反交通法規接受處罰后,必須向接受處罰的交警大隊所在城區或縣內的銀行繳納罰款,不能跨縣、區繳納,造成居住地較遠的群眾繳納罰款不方便。

          這位負責人說,規定自今年9月1日起,每個省、自治區內選擇1至2個設區市,在設區市內試行群眾跨縣(區)就近向銀行繳納罰款。

          事故詢問可委托律師到場

          交通事故立案后,當事人在接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詢問時,可以請委托的律師到場。律師可以查閱、復制、摘錄交通事故的相關證據材料。

          這位負責人說,交通事故發生后,當事人關心的是事故認定的公正。為此,規定交通事故立案后,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對當事人開展詢問查證時,允許其委托的律師到場。律師可以查閱、復制、摘錄事故現場圖、現場勘查筆錄、檢驗鑒定結果、當事人及證人詢問筆錄等相關證據材料,以強化監督,確保公正。(徐偉)

        責編:趙旋璇

        附: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公安部令第104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令

        第 104 號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已經2008年7月11日公安部部長辦公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安部部長  孟建柱

        二○○八年八月十七日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保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保護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應當遵循公正、公開、便民、效率的原則。


          
        第三條 交通警察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應當取得相應等級的處理道路交通事故資格。

        第二章 管  轄

        第四條 道路交通事故由發生地的縣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未設立縣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由設區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


          
        第五條 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在兩個以上管轄區域的,由事故起始點所在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
          對管轄權有爭議的,由共同的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指定管轄。指定管轄前,最先發現或者最先接到報警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先行救助受傷人員,進行現場前期處理。


          
        第六條 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處理下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的道路交通事故,或者指定下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限時將案件移送其他下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
          案件管轄發生轉移的,處理時限從移送案件之日起計算。


          
        第七條 軍隊、武警部隊人員、車輛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按照本規定處理。需要對現役軍人給予行政處罰或者追究刑事責任的,移送軍隊、武警部隊有關部門。

        第三章 報警和受理

        第八條 道路交通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應當保護現場并立即報警:
         ?。ㄒ唬┰斐扇藛T死亡、受傷的;
         ?。ǘ┌l生財產損失事故,當事人對事實或者成因有爭議的,以及雖然對事實或者成因無爭議,但協商損害賠償未達成協議的;
         ?。ㄈC動車無號牌、無檢驗合格標志、無保險標志的;
         ?。ㄋ模┹d運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學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傳染病病源體等危險物品車輛的;
         ?。ㄎ澹┡鲎步ㄖ?、公共設施或者其他設施的;
         ?。{駛人無有效機動車駕駛證的;
         ?。ㄆ撸{駛人有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嫌疑的;
         ?。ò耍┊斒氯瞬荒茏孕幸苿榆囕v的。
          發生財產損失事故,并具有前款第二項至第五項情形之一,車輛可以移動的,當事人可以在報警后,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對現場拍照或者標劃停車位置,將車輛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等候處理。


          
        第九條 公路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駕駛人必須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立即組織車上人員疏散到路外安全地點,避免發生次生事故。駕駛人已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受傷無法行動的,車上其他人員應當自行組織疏散。


          
        第十條 公安機關及其交通管理部門接到道路交通事故報警,應當記錄下列內容:
         ?。ㄒ唬﹫缶绞?、報警時間、報警人姓名、聯系方式,電話報警的,還應當記錄報警電話;
         ?。ǘ┌l生道路交通事故時間、地點;
         ?。ㄈ┤藛T傷亡情況;
         ?。ㄋ模┸囕v類型、車輛牌號,是否載有危險物品、危險物品的種類等;
         ?。ㄎ澹┥嫦咏煌ㄕ厥绿右莸?,還應當詢問并記錄肇事車輛的車型、顏色、特征及其逃逸方向、逃逸駕駛人的體貌特征等有關情況。
          報警人不報姓名的,應當記錄在案。報警人不愿意公開姓名的,應當為其保密。


          
        第十一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到道路交通事故報警或者出警指令后,應當按照規定立即派交通警察趕赴現場。有人員傷亡或者其他緊急情況的,應當及時通知急救、醫療、消防等有關部門。發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事故或者其他有重大影響的道路交通事故,應當立即向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報告,并通過所屬公安機關報告當地人民政府;涉及營運車輛的,通知當地人民政府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涉及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學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傳染病病源體等危險物品的,應當立即通過所屬公安機關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并通報有關部門及時處理;造成道路、供電、通訊等設施損毀的,應當通報有關部門及時處理。


          
        第十二條 當事人未在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報警,事后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本規定第十條的規定予以記錄,并在三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經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實存在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受理,并告知當事人;經核查無法證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實存在,或者不屬于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的,應當書面告知當事人,并說明理由。

        第四章 自行協商和簡易程序

        第十三條 機動車與機動車、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發生財產損失事故,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車輛可以移動的,當事人應當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對現場拍照或者標劃事故車輛現場位置后,立即撤離現場,將車輛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再進行協商。
          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或者行人發生財產損失事故,基本事實及成因清楚的,當事人應當先撤離現場,再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
          對應當自行撤離現場而未撤離的,交通警察應當責令當事人撤離現場;造成交通堵塞的,對駕駛人處以200元罰款;駕駛人有其他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的,依法一并處罰。


          
        第十四條 具有本規定第十三條規定情形,當事人自行協商達成協議的,填寫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協議書,并共同簽名。損害賠償協議書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天氣、當事人姓名、機動車駕駛證號、聯系方式、機動車種類和號牌、保險憑證號、事故形態、碰撞部位、賠償責任等內容。


          
        第十五條 對僅造成人員輕微傷或者具有本規定第八條第一款第二項至第八項規定情形之一的財產損失事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適用簡易程序處理,但是有交通肇事犯罪嫌疑的除外。
          適用簡易程序的,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處理。


          
        第十六條 交通警察適用簡易程序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時,應當在固定現場證據后,責令當事人撤離現場,恢復交通。拒不撤離現場的,予以強制撤離;對當事人不能自行移動車輛的,交通警察應當將車輛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具有本規定第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第七項情形之一的,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一百零四條規定處理。
          撤離現場后,交通警察應當根據現場固定的證據和當事人、證人敘述等,認定并記錄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天氣、當事人姓名、機動車駕駛證號、聯系方式、機動車種類和號牌、保險憑證號、交通事故形態、碰撞部位等,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由當事人簽名。


          
        第十七條 當事人共同請求調解的,交通警察應當當場進行調解,并在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上記錄調解結果,由當事人簽名,交付當事人。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調解,交通警察可以在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上載明有關情況后,將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交付當事人:
         ?。ㄒ唬┊斒氯藢Φ缆方煌ㄊ鹿收J定有異議的;
         ?。ǘ┊斒氯司芙^在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上簽名的;
         ?。ㄈ┊斒氯瞬煌庹{解的。

        第五章 調  查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十九條 除簡易程序外,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道路交通事故進行調查時,交通警察不得少于二人。
          交通警察調查時應當向被調查人員出示《人民警察證》,告知被調查人依法享有的權利和義務,向當事人發送聯系卡。聯系卡載明交通警察姓名、辦公地址、聯系方式、監督電話等內容。


          
        第二十條 交通警察調查道路交通事故時,應當客觀、全面、及時、合法地收集證據。

        第二節 現場處置和現場調查

        第二十一條 交通警察到達事故現場后,應當立即進行下列工作:
         ?。ㄒ唬﹦澏ň鋮^域,在安全距離位置放置發光或者反光錐筒和警告標志,確定專人負責現場交通指揮和疏導,維護良好道路通行秩序。因道路交通事故導致交通中斷或者現場處置、勘查需要采取封閉道路等交通管制措施的,還應當在事故現場來車方向提前組織分流,放置繞行提示標志,避免發生交通堵塞。
         ?。ǘ┙M織搶救受傷人員;
         ?。ㄈ┲笓]勘查、救護等車輛停放在便于搶救和勘查的位置,開啟警燈,夜間還應當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和示廓燈;
         ?。ㄋ模┎檎业缆方煌ㄊ鹿十斒氯撕妥C人,控制肇事嫌疑人。


          
        第二十二條 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員死亡的,應當經急救、醫療人員確認,并由醫療機構出具死亡證明。尸體應當存放在殯葬服務單位或者有停尸條件的醫療機構。


          
        第二十三條 交通警察應當對事故現場進行調查,做好下列工作:
         ?。ㄒ唬┛辈槭鹿尸F場,查明事故車輛、當事人、道路及其空間關系和事故發生時的天氣情況;
         ?。ǘ┕潭?、提取或者保全現場證據材料;
         ?。ㄈ┎檎耶斒氯?、證人進行詢問,并制作詢問筆錄;
         ?。ㄋ模┢渌{查工作。


          
        第二十四條 交通警察勘查道路交通事故現場,應當按照有關法規和標準的規定,拍攝現場照片,繪制現場圖,提取痕跡、物證,制作現場勘查筆錄。發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應當進行現場攝像。
          現場圖、現場勘查筆錄應當由參加勘查的交通警察、當事人或者見證人簽名。當事人、見證人拒絕簽名或者無法簽名以及無見證人的,應當記錄在案。


          
        第二十五條 痕跡或者證據可能因時間、地點、氣象等原因導致滅失的,交通警察應當及時固定、提取或者保全。
          車輛駕駛人有飲酒或者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麻醉藥品嫌疑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按照《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程序規定》及時抽血或者提取尿樣,送交有檢驗資格的機構進行檢驗;車輛駕駛人當場死亡的,應當及時抽血檢驗。


          
        第二十六條 交通警察應當檢查當事人的身份證件、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行駛證、保險標志等;對交通肇事嫌疑人可以依法傳喚。


          
        第二十七條 交通警察勘查事故現場完畢后,應當清點并登記現場遺留物品,迅速組織清理現場,盡快恢復交通。
          現場遺留物品能夠現場發還的,應當現場發還并做記錄;現場無法確定所有人的,應當妥善保管,待所有人確定后,及時發還。


          
        第二十八條 因收集證據的需要,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扣留事故車輛及機動車行駛證,并開具行政強制措施憑證??哿舻能囕v及機動車行駛證應當妥善保管。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不得扣留事故車輛所載貨物。對所載貨物在核實重量、體積及貨物損失后,通知機動車駕駛人或者貨物所有人自行處理。無法通知當事人或者當事人不自行處理的,按照《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九條 因收集證據的需要,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扣押與事故有關的物品,并開具扣押物品清單一式兩份,一份交給被扣押物品的持有人,一份附卷??垩旱奈锲窇斖咨票9?。
          扣押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案情重大、復雜的,經本級公安機關負責人或者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三十日;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過現場調查認為不屬于道路交通事故的,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并將案件移送有關部門或者告知當事人處理途徑。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當事人有交通肇事犯罪嫌疑的,應當按照《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立案偵查。發現當事人有其他違法犯罪嫌疑的,應當及時移送有關部門,移送不影響事故的調查和處理。


          
        第三十一條 投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的車輛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因搶救受傷人員需要保險公司支付搶救費用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書面通知保險公司。
          搶救受傷人員需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費用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書面通知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

        第三節 交通肇事逃逸查緝

        第三十二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管轄區域和道路情況,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緝預案。
          發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陳述、證人證言、交通事故現場痕跡、遺留物等線索,及時啟動查緝預案,布置堵截和查緝。


          
        第三十三條 案發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發協查通報、向社會公告等方式要求協查、舉報交通肇事逃逸車輛或者偵破線索。發出協查通報或者向社會公告時,應當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事實、交通肇事逃逸車輛情況、特征及逃逸方向等有關情況。


          
        第三十四條 接到協查通報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立即布置堵截或者排查。發現交通肇事逃逸車輛或者嫌疑車輛的,應當予以扣留,依法傳喚交通肇事逃逸人或者與協查通報相符的嫌疑人,并及時將有關情況通知案發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案發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立即派交通警察前往辦理移交。


          
        第三十五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查獲交通肇事逃逸車輛后,應當按原范圍發出撤銷協查通報。


          
        第三十六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偵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期間,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受害人及其家屬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詢問案件偵辦情況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告知。

        第四節 檢驗、鑒定

        第三十七條 需要進行檢驗、鑒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自事故現場調查結束之日起三日內委托具備資格的鑒定機構進行檢驗、鑒定。尸體檢驗應當在死亡之日起三日內委托。
          對現場調查結束之日起三日后需要檢驗、鑒定的,應當報經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
          對精神病的鑒定,應當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


          
        第三十八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與檢驗、鑒定機構約定檢驗、鑒定完成的期限,約定的期限不得超過二十日。超過二十日的,應當報經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但最長不得超過六十日。


          
        第三十九條 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許可的醫療機構具有執業資格的醫生為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出具的診斷證明,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作為認定人身傷害程度的依據。


          
        第四十條 檢驗尸體不得在公眾場合進行。檢驗中需要解剖尸體的,應當征得其家屬的同意。
          解剖未知名尸體,應當報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或者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


          
        第四十一條 檢驗尸體結束后,應當書面通知死者家屬在十日內辦理喪葬事宜。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辦理的應記錄在案,并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由公安機關處理尸體,逾期存放的費用由死者家屬承擔。
          對未知名尸體,由法醫提取人身識別檢材,并對尸體拍照、采集相關信息后,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填寫未知名尸體信息登記表,并在設區市級以上報紙刊登認尸啟事。登報后三十日仍無人認領的,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或者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處理尸體。


          
        第四十二條 檢驗、鑒定機構應當在約定或者規定的期限內完成檢驗、鑒定,并出具書面檢驗、鑒定報告,由檢驗、鑒定人簽名并加蓋機構印章。檢驗、鑒定報告應當載明以下事項:
         ?。ㄒ唬┪腥?;
         ?。ǘ┪惺马?;
         ?。ㄈ┨峤坏南嚓P材料;
         ?。ㄋ模z驗、鑒定的時間;
         ?。ㄎ澹┮罁徒Y論性意見,通過分析得出結論性意見的,應當有分析過程的說明。


          
        第四十三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檢驗、鑒定報告之日起二日內,將檢驗、鑒定報告復印件送達當事人。
          當事人對檢驗、鑒定結論有異議的,可以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送達之日起三日內申請重新檢驗、鑒定,經縣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后,進行重新檢驗、鑒定。重新檢驗、鑒定應當另行委托檢驗、鑒定機構或者由原檢驗、鑒定機構另行指派鑒定人。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重新檢驗、鑒定報告之日起二日內,將重新檢驗、鑒定報告復印件送達當事人。重新檢驗、鑒定以一次為限。


          
        第四十四條 檢驗、鑒定結論確定之日起五日內,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通知當事人領取扣留的事故車輛、機動車行駛證以及扣押的物品。
          對駕駛人逃逸的無主車輛或者經通知當事人三十日后仍不領取的車輛,經公告三個月仍不來接受處理的,對扣留的車輛依法處理。

        第六章 認定與復核

        第一節 道路交通事故認定

        第四十五條 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應當做到程序合法、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責任劃分公正。


          
        第四十六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ㄒ唬┮蛞环疆斒氯说倪^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
         ?。ǘ┮騼煞交蛘邇煞揭陨袭斒氯说倪^錯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ㄈ└鞣骄鶡o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屬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
          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無責任。
          省級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具體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確定細則或者標準。


          
        第四十七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自現場調查之日起十日內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獲交通肇事車輛和駕駛人后十日內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對需要進行檢驗、鑒定的,應當在檢驗、鑒定結論確定之日起五日內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
          發生死亡事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前,召集各方當事人到場,公開調查取得證據。證人要求保密或者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以及個人隱私的證據不得公開。當事人不到場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予以記錄。


          
        第四十八條 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載明以下內容:
         ?。ㄒ唬┑缆方煌ㄊ鹿十斒氯?、車輛、道路和交通環境等基本情況;
         ?。ǘ┑缆方煌ㄊ鹿拾l生經過;
         ?。ㄈ┑缆方煌ㄊ鹿首C據及事故形成原因的分析;
         ?。ㄋ模┊斒氯藢е碌缆方煌ㄊ鹿实倪^錯及責任或者意外原因;
         ?。ㄎ澹┳鞒龅缆方煌ㄊ鹿收J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名稱和日期。
          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由辦案民警簽名或者蓋章,加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專用章,分別送達當事人,并告知當事人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復核、調解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權利、期限。


          
        第四十九條 逃逸交通事故尚未偵破,受害一方當事人要求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接到當事人書面申請后十日內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并送達受害一方當事人。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載明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受害人情況及調查得到的事實,有證據證明受害人有過錯的,確定受害人的責任;無證據證明受害人有過錯的,確定受害人無責任。


          
        第五十條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無法查清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證明,載明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當事人情況及調查得到的事實,分別送達當事人。

        第二節 復  核

        第五十一條 當事人對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有異議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送達之日起三日內,向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書面復核申請。
          復核申請應當載明復核請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證據。


          
        第五十二條 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收到當事人書面復核申請后五日內,應當作出是否受理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復核申請不予受理,并書面通知當事人。
         ?。ㄒ唬┤魏我环疆斒氯讼蛉嗣穹ㄔ禾崞鹪V訟并經法院受理的;
         ?。ǘ┤嗣駲z察院對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批準逮捕的;
         ?。ㄈ┻m用簡易程序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
         ?。ㄋ模┸囕v在道路以外通行時發生的事故。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受理復核申請的,應當書面通知各方當事人。


          
        第五十三條 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自受理復核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對下列內容進行審查,并作出復核結論:
         ?。ㄒ唬┑缆方煌ㄊ鹿适聦嵤欠袂宄?,證據是否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是否正確;
         ?。ǘ┑缆方煌ㄊ鹿守熑蝿澐质欠窆?;
         ?。ㄈ┑缆方煌ㄊ鹿收{查及認定程序是否合法。
          復核原則上采取書面審查的辦法,但是當事人提出要求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召集各方當事人到場,聽取各方當事人的意見。
          復核審查期間,任何一方當事人就該事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并經法院受理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終止復核。


          
        第五十四條 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審查認為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確實充分、責任劃分不公正、或者調查及認定違反法定程序的,應當作出復核結論,責令原辦案單位重新調查、認定。
          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審查認為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責任劃分公正、調查程序合法的,應當作出維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的復核結論。


          
        第五十五條 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復核結論后,應當召集事故各方當事人,當場宣布復核結論。當事人沒有到場的,應當采取其他法定形式將復核結論送達當事人。
          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復核以一次為限。


          
        第五十六條 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責令重新認定的復核結論后,原辦案單位應當在十日內依照本規定重新調查,重新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撤銷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
          重新調查需要檢驗、鑒定的,原辦案單位應當在檢驗、鑒定結論確定之日起五日內,重新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撤銷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
          重新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的,原辦案單位應當送達各方當事人,并書面報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備案。

        第七章 處罰執行

        第五十七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認定之日起五日內,對當事人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依法作出處罰。


          
        第五十八條 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構成犯罪,依法應當吊銷駕駛人機動車駕駛證的,應當在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決后,由設區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同時具有逃逸情形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同時依法作出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的決定。


          
        第五十九條 專業運輸單位六個月內兩次發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且單位或者車輛駕駛人對事故承擔全部責任或者主要責任的,專業運輸單位所在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報經設區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后,作出責令限期消除安全隱患的決定,禁止未消除安全隱患的機動車上道路行駛,并通報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地及運輸單位屬地的人民政府有關行政管理部門。

        第八章 損害賠償調解

        第六十條 當事人對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有爭議,各方當事人一致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的,應當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或者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維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的復核結論之日起十日內,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書面申請。


          
        第六十一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合法、公正、自愿、及時的原則,并采取公開方式進行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調解時允許旁聽,但是當事人要求不予公開的除外。

        第六十二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與當事人約定調解的時間、地點,并于調解時間三日前通知當事人??陬^通知的,應當記入調解記錄。調解參加人因故不能按期參加調解的,應當在預定調解時間一日前通知承辦的交通警察,請求變更調解時間。


          
        第六十三條 參加損害賠償調解的人員包括:
         ?。ㄒ唬┑缆方煌ㄊ鹿十斒氯思捌浯砣?;
         ?。ǘ┑缆方煌ㄊ鹿受囕v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ㄈ┕矙C關交通管理部門認為有必要參加的其他人員。
          委托代理人應當出具由委托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托書。授權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事項和權限。
          參加調解時當事人一方不得超過三人。


          
        第六十四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日期開始調解,并于十日內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或者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終結書:
         ?。ㄒ唬┰斐扇藛T死亡的,從規定的辦理喪葬事宜時間結束之日起;
         ?。ǘ┰斐扇藛T受傷的,從治療終結之日起;
         ?。ㄈ┮騻職埖?,從定殘之日起;
         ?。ㄋ模┰斐韶敭a損失的,從確定損失之日起。


          
        第六十五條 交通警察調解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按照下列程序實施:
         ?。ㄒ唬└嬷缆方煌ㄊ鹿矢鞣疆斒氯说臋嗬?、義務;
         ?。ǘ┞犎‘斒氯烁鞣降恼埱?;
         ?。ㄈ└鶕缆方煌ㄊ鹿收J定書認定的事實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確定當事人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
         ?。ㄋ模┯嬎銚p害賠償的數額,確定各方當事人各自承擔的比例,人身損害賠償的標準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執行,財產損失的修復費用、折價賠償費用按照實際價值或者評估機構的評估結論計算;
         ?。ㄎ澹┐_定賠償履行方式及期限。


          
        第六十六條 經調解達成協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當場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由各方當事人簽字,分別送達各方當事人。
          調解書應當載明以下內容:
         ?。ㄒ唬┱{解依據;
         ?。ǘ┑缆方煌ㄊ鹿收J定書認定的基本事實和損失情況;
         ?。ㄈp害賠償的項目和數額;
         ?。ㄋ模└鞣降膿p害賠償責任及比例;
         ?。ㄎ澹┵r償履行方式和期限;
         ?。┱{解日期。
          經調解各方當事人未達成協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終止調解,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終結書送達各方當事人。


          
        第六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終止調解,并記錄在案:
         ?。ㄒ唬┰谡{解期間有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
         ?。ǘ┮环疆斒氯藷o正當理由不參加調解的;
         ?。ㄈ┮环疆斒氯苏{解過程中退出調解的。

        第九章 涉外道路交通事故處理

        第六十八條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除按照本規定執行外,還應當按照辦理涉外案件的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執行。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外國人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應當告知當事人我國法律、法規規定的當事人在處理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權利和義務。


          
        第六十九條 外國人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在未處理完畢前,公安機關可以依法不準其出境。


          
        第七十條 外國人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并承擔全部責任或者主要責任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告知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權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采取訴前財產保全措施的請求。


          
        第七十一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處理道路交通事故過程中,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的語言文字。對不通曉我國語言文字的,應當為其提供翻譯;當事人通曉我國語言文字而不需要他人翻譯的,應當出具書面聲明。
          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外國籍當事人可以自己聘請翻譯,翻譯費由當事人承擔。


          
        第七十二條 享有外交特權與豁免的外國人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時,交通警察認為應當給予暫扣或者吊銷機動車駕駛證處罰的,可以扣留其機動車駕駛證。需要檢驗、鑒定車輛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征得其同意,并在檢驗、鑒定后立即發還;其不同意檢驗、鑒定的,記錄在案,不強行檢驗、鑒定。需要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的外國人進行調查的,可以約談,談話時僅限于與道路交通事故有關的內容;本人不接受調查的,記錄在案。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收集的證據,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送達當事人,當事人拒絕接收的,送達至其所在機構。
          享有外交特權與豁免的外國人拒絕接受調查或者檢驗、鑒定的,其損害賠償事宜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七十三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享有外交特權與豁免的外國人發生人員死亡事故的,應當將其身份、證件及事故經過、損害后果等基本情況記錄在案,并將有關情況迅速通報省級人民政府外事部門和該外國人所屬國家的駐華使館或者領館。


          
        第七十四條 外國駐華領事機構、國際組織、國際組織駐華代表機構享有特權與豁免的人員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參照本規定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四條規定辦理,但《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中國已參加的國際公約以及我國與有關國家或者國際組織締結的協議有不同規定的除外。

        第十章 執法監督

        第七十五條 公安機關警務督察部門可以依法對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處理交通事故工作進行現場督察,查處違法違紀行為。
          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下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進行監督,發現錯誤應當及時糾正。


          
        第七十六條 交通警察違反本規定,故意或者過失造成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錯誤、違反法定程序或者其他執法錯誤的,應當依照有關規定,根據其違法事實、情節、后果和責任程度,追究執法過錯責任人員行政責任、經濟責任和刑事責任;造成嚴重后果、惡劣影響的,還應當追究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領導責任。


          
        第七十七條 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檢驗、鑒定人員需要回避的,由本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或者檢驗、鑒定人員所屬的公安機關決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需要回避的,由公安機關負責人或者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決定。
          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二日內作出決定,并通知申請人。


          
        第七十八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審理、審查道路交通事故案件,需要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供有關證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接到調卷公函之日起三日內,或者按照其時限要求,將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調查材料正本移送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


          
        第七十九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查獲交通肇事逃逸車輛及人員提供有效線索或者協助的人員、單位,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接到協查通報不配合協查并造成嚴重后果的,由公安機關或者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追究有關人員和單位主管領導的責任。


          
        第八十條 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以及應當事人、證人要求保密的內容外,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后,可以查閱、復制、摘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道路交通事故的證據材料。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當事人復制的證據材料應當加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事故處理專用章。

        第十一章 附  則

        第八十一條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資格等級管理規定由公安部另行制定,資格證書式樣全國統一。


          
        第八十二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鄰省、市(地)、縣交界的國、省、縣道上,以及轄區內交通流量集中的路段,設置標有管轄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名稱及道路交通事故報警電話號碼的提示牌。


          
        第八十三條 車輛在道路以外通行時發生的事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到報案的,參照本規定處理。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有關部門。


          
        第八十四條 執行本規定所需要的法律文書式樣,由公安部制定。公安部沒有制定式樣,執法工作中需要的其他法律文書,省級公安機關可以制定式樣。
          當事人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的,可以自行制作協議書,但應當符合本規定第十四條關于協議書內容的規定。


          
        第八十五條 本規定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ㄒ唬敖煌ㄕ厥绿右荨?,是指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追究,駕駛車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道路交通事故現場的行為。
         ?。ǘ皺z驗、鑒定結論確定”,是指檢驗、鑒定報告復印件送達當事人之日起三日內,當事人未申請重新檢驗、鑒定的,以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重新檢驗、鑒定,檢驗、鑒定機構出具檢驗、鑒定意見的。
         ?。ㄈ┍疽幎ㄋQ的“一日”、“二日”、“三日”、“五日”、“十日”、“二十日”,是指工作日,不包括節假日。
         ?。ㄋ模┍疽幎ㄋQ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數在內。
         ?。ㄎ澹翱h級(以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相當于同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霸O區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是指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相當于同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霸O區市公安機關”,是指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或者相當于同級的公安機關。
         ?。八劳鍪鹿省?,是指造成人員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ㄆ撸柏敭a損失事故”,是指僅造成財產損失的道路交通事故。


          
        第八十六條 本規定沒有規定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辦理程序,依照《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八十七條 本規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2004年4月30日發布的《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公安部令第70號)同時廢止。本規定施行后,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

        聲明:燕來學堂所有作品(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張洪律師普法所有,原文出處。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956463625@qq.com 刪除。

        本文鏈接:http://www.iklangratis-online.com/b/138028.html

        一级a级毛片,一级a久久国内,一级a毛一级a做视频免费观看,一级a免一级a做免费看视频
      2. <td id="i5ofi"></td>

      3. <td id="i5ofi"></td>
        <acronym id="i5ofi"><label id="i5ofi"><xmp id="i5ofi"></xmp></label></acronym>

          <td id="i5ofi"><option id="i5ofi"></option></td>